2007年,北京市順義區婦聯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這一主題,牢牢把握“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這一新農村建設的基礎目標,以提高廣大婦女自身素質,增加就業渠道為工作的落腳點,從抓宣傳、抓培訓、抓協調、抓品牌、抓聯誼入手,積極推動廣大婦女參與新農村建設。
一、抓宣傳,展先進婦女風采,為“巾幗建功”“雙學雙比”活動深入發展營造氛圍
圍繞順義區“農業工業化、農村城市化、城鄉一體化”的戰略進程,借助三八節有利時機,在全區掀起了弘揚“四自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高潮,大力宣傳各界婦女先進典型,推出了領先世界遺傳基因研究的鄧亞軍、為“神舟六號”制造配件的李克美、自主創業當老板的黃全勝、孫玉鳳、劉淑英、羅春秀等一批優秀女性。一方面以巡回報告的形式深入基層廣泛宣傳,另一方面制作了專題片下發到各單位,共組織報告會13場,下發光盤150余張。2006年,全區有3名女能人被全國農村婦女“雙學雙比”領導小組評為全國農村婦女“雙學雙比”女能手;有2名女能手榮獲北京市“商海巾英”稱號;有6名女能人獲得了北京市“商海女能人”稱號;有6人被評為“京都巧娘”;另有5個“婦”字號基地被評為北京市“三八”綠色優質工程。向區委組織部推薦7名女黨員創業先進典型。在“自主創業之星”的評選過程中,婦女典型13人入圍,有2名進入市級明星的競評。通過加大對優秀女性的宣傳力度,婦女事業的發展也開始成為各級領導關注的重點。
二、抓調研,掌握農村婦女就業現狀與需求,為推動再就業工作打基礎
2006年,順義區婦聯在全區19個鎮、2000名農村婦女中開展了《農村婦女擇業與就業需求》調研。從調研的結果看,第一,文化層次偏低、年齡偏大、技能單一,是農村婦女擇業難的關鍵。在被調查的2000人中,初中及以下畢業的人數占70%,年齡在35-55歲之間;所掌握的工作技能只有種養植和服裝加工。第二,就業觀念陳舊,跟不上形勢的發展。從總的就業崗位來講,現在全區最多的空缺崗位是家政服務業,但調查結果來看,最不愿做的工作排在前三位的是:1.家庭保姆、月嫂,占被調查人數的55%;2.服裝加工,占24%;3.種養業,占17%。最愿做的工作前三位的是:1.企業工人,占70%;2.個體工商戶,占19%;3.家庭種植,占6%。可見,現在全區婦女就業問題不是缺乏崗位,而是需要轉變觀念。第三,在工作地點選擇及勞動報酬上,反映出趨高的走勢。在選擇就業地點上,有35%選擇在本村就業,有45%的選擇在本鎮就業,選擇地域不限就業的只占2%。在希望得到的勞動報酬上,普遍選擇月收入在800元以上。
從調查的結果看,當前婦女的就業期望值較高,但低文化、少技能的現狀,又制約了她們的發展和就業單位的選擇。根據此次調查結果,區婦聯確定了今后的工作方向,一方面要加強對農村婦女就業觀念的轉變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大與社會各界的協調,在農村婦女的繼續教育上下工夫、在拓寬婦女就業領域上下工夫、在提高婦女就業技能上下工夫。
三、抓培訓,促掌握自主創業技能,為拓寬婦女就業渠道奠定基礎
根據調研結果反映出的廣大婦女就業不愿離家的特點,區婦聯積極爭取市婦聯的支持,舉辦了9期有1600人參加的自主創業技能培訓班,重點培訓了插花和中國結編織技藝,其目的就是幫助有就業愿望又不能離家的婦女掌握一項自主創業的技能,拓寬一項增收的渠道。同時,順義區婦聯還與各鎮勞動就業指導中心配合,共同研究培訓的內容、形式,開展貼近婦女需求的技能培訓。一是開展了向二三產業轉移的培訓,內容包括家政保潔服務、服裝裁剪、毛衣紡織、美容美發、計算機知識等,共舉辦培訓班258期,培訓23497人次。二是針對企業招工的專業技能培訓、崗前培訓70期,培訓6392人次。三是針對從事種養殖婦女,開展了農業實用技術培訓72期,培訓6678人次。四是圍繞提高婦女素質,舉辦綜合素質培訓55期,培訓7301人次。通過多渠道、多種類的大規模培訓,農村婦女的就業技能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和拓展,經濟收入也有很大的提高。如順義區后沙峪鎮高級公寓和別墅比較多,高級家政服務員需求大,受過家政培訓的婦女很快成了洋管家和涉外助教,月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
四、抓品牌,促手工業發展,推動“巧娘工作室”建設
近兩年,順義區婦聯為促進手工業的發展,舉辦了農家女創業成果展、手工藝品設計大賽、“綠港巧手作品展示”等一系列活動。“綠港巧手”也逐步成為婦女手工業作品的一個品牌。為創造品牌效應,推動“巧娘工作室”的發展,今年順義區婦聯又組織全區60多名婦女參加了“第二屆文化旅游節”,并通過這個平臺,展示“巧娘工作室”建設成果,扮亮“綠港巧手”品牌。在一周的展覽展賣中,婦女收入近5萬元,并收到了大批的定單,為促進婦女手工業發展,拓寬致富渠道創造了機遇。
五、抓聯誼,促強強合作,共謀帶動發展
2006年,為整合品牌工作優勢,順義區婦聯積極推動京都巧娘、商海女能人及婦字號基地實行強強聯合,并建立了聯誼會,以實現“三個一批”的目的。即讓巧娘的技術、產品與商海女能人的資金、銷路尋求合作,讓智慧和膽量碰撞出火花,擴大巧娘和女能人的品牌效應和經濟收益,達到強強聯合帶動一批;讓婦字號基地與貧困婦女相聯合,借助基地的經濟和工作崗位優勢,強弱結合扶持、救助一批;讓有自主創業能力的女能人與政府扶持資金相聯合,資金扶持催生一批。到目前,強強網絡已初步建立,婦字號基地已安置特困婦女30多名,資金扶持對象正在考察中。
來源:北京市婦聯